新华网长春12月11日电,在刚刚结束的“中国汽车低碳环保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论坛”上,与会的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汽车行业专家表示,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“低碳化阶段”,这对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。
“汽车工业在经历了规模化、精益化发展阶段之后,目前已经进入了低碳化阶段。这是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变革,也是中国由汽车产销大国变为汽车工业强国的契机,但更是挑战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知名汽车专家郭孔辉说。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表示,汽车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前沿,在中国,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。进入“低碳化阶段”后,汽车工业必须积极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带来的挑战。
“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,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。与此同时,汽车工业与资源、环境能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,变得越来越突出。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说。
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,使得石油等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。据统计,2011年中国石油需求超过4亿吨,其中大量石油资源需要进口。此外,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也日益突出。
“应对"低碳化阶段",中国汽车工业既要"节流",又要"开源"。”郭孔辉说。他介绍,所谓“节流”,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、材料改进等方法,以及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进程,从而降低车辆能耗。“开源”就是要开发新能源,比如开发天然气能源,要比石油排碳低28%。
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,面对“低碳化阶段”,尽管发展目标和路线已经相对明确,但对于车企特别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来说,任务仍十分严峻。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尽如人意,另一方面是自主品牌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。
早在2010年,中国就启动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,然而两年已经过去,新能源汽车进入家庭的脚步依旧缓慢。统计显示,2011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万辆,其中大部分是公交车和出租车。
在传统动力汽车的减排方面,很多专家表示潜力很大,但关键是需要技术水平的提升。新一任国际汽车工程师联合会主席、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李骏表示,技术创新是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的根本动力,也是应对“低碳化阶段”的主要武器,但形势却不容乐观。